我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了一个月之后才有时间带上家人到电影院一看,这期间的缘由或可在另文中讲述。依我多年来对电影的热衷,能忍耐一部大热电影这么久才来观看是比较例外的。因为是上映时间较长了,座位也并不紧张,订票时间接近放映了还有较多的空位,因此也选到了居中的理想位置。到接近上映时进了影院,发现大概还有六成的上座率,也许是还有很多家长趁着暑假的尾巴一起带孩子们进来观看。
整部电影看过之后,感觉故事很多细节改篇了,但能够接受,各种时代元素汇集进去也并不突兀,集合了魔幻、亲情、友情、命运、励志等元素,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接受了这一版本的哪吒,也许这一代的儿童以后就认准这一个哪吒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我无疑也喜爱着这一版本的哪吒,以前总说“一个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创作者都可以从他自有体验出发,创造他心中的艺术形象,这都应该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接受不同的哪吒也是成熟而包容的体现。
目前,这部电影还在继续的打破记录之中,我从个人经验分析,并从这电影产生其他感受,有以下几点:
1.题材优势:国产传统文化,瑰丽多彩,大有可为。
我们的历史文化巨著众多,现今的很多题材几乎都可以在古书中找到源头,像《山海经》那样宏大的述事、神奇的上古世界、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是可以取之不尽的源泉。而像《封神演义》这样的著作更是家喻户晓,故事深入民心。作为中国的艺术创作者,如何用旧瓶装新酒,而且是装好酒,无疑将拥有牢固的文化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比创造新题材新人物少走弯路,少冒风险。坐拥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加以提炼,付之现代精神,将焕发如新,让大小通吃。就像老版本的哪吒坚强勇敢,争强好胜,充满正能量,而此版哪吒是一个有着现代年青人的“丧”和“衰”状态的熊孩子,不被理解,消极怠惰,这无疑更能使现代年轻人反观自身的状态,更能接受。
当然,艺术创作者是否能酿造出好酒,这就要凭作者的经历和才华了。近年来,也有不少根据传统故事而创作且,制作庞大的作品,却胡编乱造,口碑极差,票房惨败,沦为笑话。这并不是传统文化故事之错,只是创作者的水平和对时代掌握的差距造成的,如果不能将好的传统故事与现代精神相融合,没有尊重艺术的初心,而抱着向市场收割金钱的欲望,最终总会败于大众的雪亮眼光之下。
2.技术优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在很多电影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无疑是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结果。电影制作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D到3D,IMAX,每个年代都产生那个年代的经典作品,而目前电脑技术下的电影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电影画面已经司空见惯,从画面到音响,数字化制作,再神奇和瑰丽的场景不再是难题,而且,一部成功电影背后有着众多的合作团队,从资金到技术,都分工明确,各展所能。我们时常诧异于片头众多著名的合作公司,片尾长长的名单,这就是电影工业的基础。
《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饺子是导演,因为热爱动画而放弃医生职业,转而学习3D制作,但支撑起整部电影这么多画面镜头却是1600多人的集体参与创作,这是电影工业分工制作的成功案例。因此,好的故事,好的技术,精彩的画面,给力的音效,丰富的院线,多渠道的宣传,方便快捷的订票系统,全民参与的评论,才会产生爆发式的增长,打破一个一个历史记录。
3.励志内核:我命由我不由天,将振奋部分年青人。
一部好的电影,总会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台词,并通过台词来提振了整部电影的精神内核。虽然很多心灵鸡汤式的格言让人信手捻来,但顺从命运,怀疑命运,反抗命运的宿命哲学一直是经久不衰的主题,《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魔丸与灵丸的交错,哪吒与敖丙的命运交集,展示了宿命的不可抗和不得不抗,能激发起很多“丧青年”和“衰青年”改变命运的共鸣,这正是当前很多青年人屈服于现实又不得不反抗现实的精神状态。
如果没有有力的精神内核,空有其壳的画面,一部电影将只是一堆堆积的涂鸦,就如喜羊羊和熊大熊二不能承担起太大的命题,人群也只是小学生的范围,只是像一餐肯德基式的快餐,不能给人更多的碰撞和思索。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不久将要下画,但它创造的历史可能要几年后才能被打破,预计接下一段时间将有很多一窝蜂一涌而上的类似作品,但如果主创人员没有执着于打磨作品,相信必会产生似《上海堡垒》电影创作灾难。同时也希望《哪吒之魔童降世》团队再接再厉,将三部曲做成中国动漫电影的经典和巅峰。
2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