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期档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一大堆国产电影扎堆上映,准备趁着大片的空窗期分一杯羹吃。
《沉默的证人》也是其中一员,该片由张家辉、杨紫和任贤齐领衔主演,讲述一个大雨滂沱的平安夜,三名匪徒闯入香港法医中心,值班法医陈嘉豪、乔琳与其斗智斗勇,并成功自救的故事。
作为一部悬疑片,该片场景非常简单,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一栋大楼里面,牵涉的人物也不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讲好一个故事,剧本显得尤为重要。
影片一开始就直奔主题,三名匪徒目标明确,全力找寻一具女性尸体上面的子弹。这样诡异的情节,配合音乐和氛围的渲染,尤其是停尸房渗发出来的恐怖气息,让影片在前半段先声夺人,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然而,自从中段匪徒的身份被揭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水落石出后,影片就开始走向失控。各种牵强附会的偶然,为了拖延时间而故意制造的冲突,以及平衡剧情刻意加入的许多莫名其妙支线,直接冲淡了前期的紧张感和神秘感。
事实上,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电影戏剧张力不足、剧本不够精巧等毛病,让其根本无法撑起九十分钟的长度。甚至可以认为,影片在中期之后就已经结束,需要交待的事情和剧情发展都没有继续的必要。剧本的薄弱和牵强,即使影片有着诸多吸睛的元素,却无法成为一部合格的商业爽片。
而在表演方面,三位主角尽管都很卖力,但张家辉和杨紫中间毫无火花可言,两人最后牵手就像强扭的瓜,一点都不甜。任贤齐这次的反派塑造也没有《树大招风》中那种沉稳和内敛,使得整个人物都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复杂性。
影片暴露的诸多毛病,也代表着如今香港电影普遍存在的缺陷。在大陆影片强势崛起,工业时代对资本越来越倚靠的时代背景下,港片就像一个步入中年危机的男人,越来越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题材单一
分析今年在大陆院线上映的有影响力港产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和警匪题材有关。
《追龙2》根据一代贼王张子强的传奇经历改编,为了和之前的各种版本进行区分,电影增加了警察卧底这个贯穿始终的桥段,也让好好的一部贼王奋斗史变成警察卧底破案的老套故事。其实,这个题材完全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尤其是张子强本身的经历就足够精彩,如果能够把细节和人物性格转变拿捏好,甚至可以拍成一部黑帮史诗。可惜电影就是跳不出警匪题材的框框,瞬间就把整部影片格局给拉低。
《扫毒2》主要塑造余顺天、地藏两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并且让他们在大银幕中上演一出坏人收拾坏人的天地对决。尽管两大主角都不是警察身份,但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依然是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追捕,片中充斥大量的枪战场面和飞车追逐,很大一部分也由他们创造。而影片中关于法治和私刑的探讨,最终还是在林正风警官的一声枪响后完成了结。
《使徒行者2》延续着系列第一部忠奸不辨的设定。依旧是卧底与反卧底的游戏,电影通过身份的悬疑制造冲突,让观众在不断反转中享受猜谜的快感。不过,影片这次的身份揭晓有些过早,而隐形部队的出现更是让故事无法自圆其说。香港电影发展了这么多年,依靠卧底身份来推动情节早就丧失新鲜感,如果没有更新颖的概念加入,哪怕再怎么用枪战等商业元素点缀也只是一盘无意义的炒冷饭。
《沉默的证人》中匪徒竟然全是警察,普通法医反而成为惩戒罪恶的执行人。这样的设定固然推翻许多观众的既有印象,却很难说是多么大的创新。毕竟,黑警的题材并不少见,况且影片的执行过程还如此敷衍。
与题材的单一和相似比较,香港电影更可怕的现状是续集影片层出不穷,这种为求稳而不思进取的态度,甚至比影片质量江河日下还让人寒心。
二、演员匮乏
先看看最近上映四部港产电影的演员阵容:《追龙2》梁家辉+古天乐+林家栋,《扫毒2》刘德华+古天乐+苗侨伟,《使徒行者2》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沉默的证人》张家辉+杨紫+任贤齐。
四部电影中,除了杨紫和任贤齐外,其余都是港片中耳熟能详的老面孔。这其中,古天乐出镜率最高,如果加上前几个月已经上映的《家和万事兴》、《反贪风暴4》,以及下半年还有可能上映的《奇幻变形记》《鸡蛋仔》等片,2019年大陆观众有可能在大银幕中平均一个半月就能够看到古校长的身影。
老搭档张家辉也不遑多让,由他主演的电影目前已经上映的也有三部。这些资深演员的频繁出现,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本人十分勤奋、优秀,没有他们,港产电影会显得更加黯淡无光。但另外一方面,这么多老面孔长期占据着观众的视线,也暴露出香港本土严重的青黄不接。
香江大地,曾经的明星工厂TVB已经难复当年之勇,在陷入婆婆妈妈的肥皂剧泥潭后,再也没有办法培养出支撑香港影坛的中坚力量。而另一大电视台ATV更是宣布清盘,旗下艺人各谋生路。要知道,这两大公共电视台,不仅承担着为港片输出演员的重要职责,更是一大堆幕后技术人员成长和成熟的摇篮。当今的香港影坛,既没有能当大任的演员接班,也没有保证技术人员生存的沃土,仅靠现有的这批老演员或许还能够支撑一段时间,然而之后呢?看不到任何希望。
三、人物固化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港片也走进了无限循环的死胡同。
《追龙2》标准的王晶式风格。嚣张跋扈、脸谱化的主角,为卖色而存在的晶女郎,所有的形象刻画都只是为了显示角色的坏或者奸,在缺少细致的心理描写和性格转变后,影片呈现出来的只剩肤浅和谄媚。
《沉默的证人》完全抛弃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剧中每个角色表面看似形象鲜明,实则根本并有充分的情感支撑。当然,由于整个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夜晚,所以看不到人物的成长也情有可原。
《扫毒2》对余顺天这个角色忠奸不明的设定,让观众仿佛看到港片曾经辉煌的年代。然而,不管是他和地藏之间的矛盾,还是其本人的行事动机,都让人很难和一个手握几家上市公司的大老板联系起来。这种不接地气的设置,为制造冲突而刻意让角色与身份不符,正是如今香港影坛创造力缺失的表现。
《使徒行者2》主打兄弟情义,两兄弟最后联手共同对抗反派也算拍的热血沸腾。可是,观众却再也无法在其中找到当年观看《英雄本色》时的那种感动。这么多年过去,港片对兄弟情的展示竟然没有一点进步,不能怪观众口味变刁,只能说香港电影一直在原地踏步。
角色的固化,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剧本的流水化。没有精心打磨的剧本,何谈人物的创新和厚度。曾经的香港电影,用一年几百部的创作力震惊世界影坛,却也带来一个严重的后遗症,将写剧本变成写作业式的应付,其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如今的香港电影,需要的是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为这潭死水重新带来活力。年轻人也许不成熟,也许太个性,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是目前这批电影人所不具备的优势。而这,或许是港片的最后一线生机。